close

臺灣財神多元化的現象也有好處,那便是文化資產的多元多樣,琳瑯可看,同時在民族的文化藝術上綻放異彩。在世界各地方的財神信仰中,也展現了寶島臺灣的美。

 

臺灣人從何時或在什麼情況下開始拜財神?總而言之,它是漢人移民文化的植入。漢族臺灣地區自明清以來,長期的移民冒險忍苦,各行各業的奔波經營,所期望的莫非行業興旺、財富廣進。

 

既然民眾在現實生活中喜愛富裕、厭惡貧窮,內心渴望財富的需求,配合心理的希望,衍生與財富有關的信仰與崇拜,期待藉助或透過人與靈、人與神、人與財物的精神交會、溝通、祈求,而獲得財貨的富裕。因此,在眾多傳統中國大陸祖籍與臺灣本地產生,與歷代累積的神話、傳說、信仰的影響下,發展出各式各樣與財富有關的信仰神。

 

多元財神信仰

 

就臺灣民間信仰而言,財神崇拜的來源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多樣的,因此,發展產生的財神也就十分豐富而複雜。換言之,臺灣的財神品類豐富而複雜,各有本源,亦各有表現,同時在文化藝術上綻放異彩,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神。在文化生活上,不論過年過節、婚喪喜慶、廟會祭祀等等,財神被崇拜、被運用得相當普遍。總而言之,臺灣財神信仰有多元化與藝術化的現象。從臺灣財神信仰的面面觀,正可認識臺灣庶民文化的多樣與可愛。

 

臺灣的財神信仰實在有夠豐富,以財神的本源分類有人格財神、星辰財神、土地財神、水火財神、動物財神、植物財神、器物財神等等。其中,人格財神分類則有文武之分、男女之別、老少之判、道佛之類;可見其多元化。

 

若以財神的表演藝術分類,則有年節的「扮財神」、「迎財神」、「炸寒單爺」、「摸元寶」、「摸財神」、「摸金雞」、「摸金牛」……廟會活動的「扮仙」、「大仙尫仔分元寶」及各種藝陣的撒分元寶;戲劇的「天官賜福」、「五穀豐登」、「財源輻輳」等等;令人有琳瑯滿目、繁品富類之感。

 

人格財神

 

所謂「人格財神」即指財神的本源是人,不論神話傳說、或民間信仰的本體是人或自然物,而神化的形象仍然是人的形體的財神。

 

臺灣民間的人格財神涵蓋甚多,筆者認為可分為「文財神、武財神、行業財神、吉祥兒童財神、大肚財神(布袋和尚、七福神)等各類:

 

文財神

 

文財神,指的是文官打扮,屬於文人本質「文身」(臺語)的財神,此類文財神有比干、范蠡、天官、封官土地公、石崇、萬山財神。這些文財神,都是先民沿襲唐山大陸祖籍的信仰。

 

武財神

 

武財神,指的是武將打扮,屬於武士本質(臺語「武身」)的財神。此類武財神,民間指稱有「玄壇爺趙公明、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關公、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等」。

 

行業財神及兼業財神

 

「行神」或「行業神」原本有保護或促進行業成員信徒的經濟功能,後來逐漸發展為跨行業、或多數民眾所崇祀的財神,例如「五路財神」、「五顯、五通財神」。

 

各種行業神既是保護神,也是各行各業的財神。

 

吉祥兒童財神

 

此類「吉祥兒童財神」,臺灣民間信仰有「劉海蟾(劉海戲蟾蜍)、和合二仙、善財(招財)童子、龍女、利市仙官,殊為奇特的現象是,民間的吉祥財神大多是容貌笑嘻嘻的孩童模樣。

 

孩童模樣的吉祥喜神財神,筆者稱其為「吉祥兒童財神」。這是中國民間相當特殊的民俗信仰現象,也是有趣的民俗造神現象。童子的形象,代表神性的聖潔、天真、超能力的精神託願。

 

大肚財神:布袋和尚及七福神

 

臺灣民間的家庭、公司行號店舖,不少供奉大肚財神、布袋和尚。民間將祂視為財神,也有其源由。有容乃大,有容所以有福。

 

在臺灣,布袋和尚當作彌勒佛膜拜,日治時期,日本民間信仰的「七福神」也在臺灣流傳至今。二是祂笑口常開,與和合二仙,同是人際關係最圓融的象徵。三是布袋具收納功能。

 

自然財神

 

所謂「自然財神」就是本源於對大自然的崇拜,而衍生為財神的信仰,例如,對土地的崇拜衍出對土地財神的信仰。對水與火的崇拜,衍生出「水代表財富」「龍王龍女」的信仰,對「灶君」視為財神的信仰。此外,臺灣民間有很多動物屬性的財神,如「三足蟾蜍、蛙神、虎爺、牛神、狐神(福神)、蛇、雞、麒麟、龜、魚、豺、鹿、鼠、招財貓」等等,都是基於對大自然的「動物崇拜」,因與財富有關,而成為動物財神。

 

另外,民間信仰的多元化,有些人也崇拜金錢樹、金錢草、福木,甚且借著對「桂、桂圓、荔枝……」等植物的名稱、諧音,組合運用供養擺設,象徵追求富貴、圓滿、多利的理想目標。

 

器物財神

 

器物神,就是指民俗信仰的本源是器物。

 

民間的器物有些是屬於財貨類的,例如元寶、如意、如意寶槌、圓形方孔錢、胸佩、捾絭、薰爐、布袋、角杯、寶盒、聚寶盆、搖錢樹、年畫、暗八仙、道家雜寶、佛家八吉祥等等。由於各地方的俗信、愛好,有些民家或商舖店號崇奉供養的吉祥器物或類同、或略有差異,因此,也形成求財吉祥物的多樣化。

 

 

 

臺灣財神廟在新年新春,朝拜祈財的人群都紛紛摸「金元寶」、「金通寶」、「金牛」、「金雞」的供奉品,並有吉祥唸謠配合所摸,這就是典型的「器物財神崇拜」。

 

可見臺灣面積雖小,卻是一個民俗信仰十分豐富的區域,僅「財神信仰」就表現了品富類繁的多元化與藝術性現象。由於財神信仰的來源不是單一,因此發展產生的財神也就十分豐富而複雜。

 

這種多元化的信仰不是壞事,也非不可取的迷信,而是地方民俗匯聚成為臺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在實地拼經濟的社會中,財神的信仰是精神的支柱、是奮進的推力、是人生的希望與願景。

 

撰文╱臺灣省政府顧問簡榮聰 

資料來源發表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報

arrow
arrow

    奧黛立的課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