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雷電神的故事

風雨雷電  

雷公和電母

雷公和電母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對天神。司掌天庭雷電。雷公名始見《楚辭》。雷神又稱雷公、雷師、雷王爺、雷震子、司雷之神,或稱五雷元帥、雷公鳥、五雷神等。相傳雷公乃是周文王的義子-雷震子,背插二翅,額有三目,臉赤如猴,足如鷹爪,左執楔、右持槌。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為打擊犯罪、懲奸罰惡之神。而電母(又稱閃電婆)則是協助雷公,在雷公打雷之前,會發出閃電,照明是非,讓雷公明辨善惡,避免冤屈發生。

中國民間傳說有關雷公、電母的故事版本甚多,有一種說法是,電母原是凡間一個孝順的寡婦,她總是很盡心的侍奉著與她相依為命的瞎眼婆婆。有一年,碰到大旱,田裏的稻子全部枯死。為了讓婆婆吃僅有的白飯,她三餐都喝絲瓜種子湯,或吃菜根、菜渣等。有一天,婆婆無意間發現實情,十分心疼,不忍心媳婦挨餓受苦,與媳婦搶喝菜根湯,卻不小心把湯潑到窗外,雷公剛好看到,以為她是一個不肖媳婦,於是就把她劈死了。

玉皇大帝知道內情後,命令雷公娶此女為妻,並說:“為了怕你又打錯人,以後打雷前,都要請閃電娘娘先用寶鏡照一照。”這就是為什麼打雷前,會先看到閃電的由來。

另有一種說法是,相傳雷公視力不好,難以辨別黑白,所以在他打雷之時,要靠他的夫人“電母”,先用大鏡子探照世間,判別清楚,明辨善惡以後,才發射雷殛,以免誤傷好人。

僳僳族認為,年初打雷就表示春天來了。傣族傳說雷公是一個人,使用石斧和銅斧,經常與凡人們打仗,哪里打雷下雨,那就有雷公丟失的石斧和銅斧。壯族最大的神就是雷神,傳說在洪水時代,雷公拔了一牙齒,由兄妹兩人種下,結了一個大葫蘆,兄妹兩人在葫蘆內才得以生存,繁衍了人類。(參考《楚辭》、《搜神記》、《山海經》、《歷代神仙通鑒》、民間傳說、網路文章)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雷公電母  

風神  風王公   

小金門(烈嶼鄉)已無「村落風獅爺」之蹤跡,但有二種作用相近的辟邪物(神),一是「風王公」,一是「風雞」。

在西方村通往後宅村的公路邊,立有「風王公」一尊,路的另一側立有一隻泥塑的白公雞。這條公路由靈山和通山間穿越過,此二山間的山谷顯然形成一風口,路旁又有較低陷的雨蝕溝地,被認為是風水較不理想之地,且修路也被認為破壞此地風水,故有風煞之害,才設此二辟物來煞,風王公用來護風水鎮風煞,白公雞主要用來除蟻害。

風王公另有「北風王」、「將軍爺」、「北方王」、「風神爺」等等稱呼,原像古昔就設,後已被毀,民國七十六年重設。立在雙層的底座上,人像高二六二公分,著蟒袍,黑臉黑手,長髯,雙手扶著官帶,左手並持一鞭子,此鞭亦類似寶塔,以農曆九月九日為神誕日,村民是日備牲禮前來膜拜祈福。

若稱之為「北方王」,顯然視之為方位神,屬於自然神祇五方大帝之一,北方是黑帝,故將臉、手塗黑作象徵,但此人像並不朝正北,而是朝東北東。

稱之為「風王公」、「風神爺」、「北風王」,則視之為司風之神,風神也屬於自然神,即天體射手星座箕星的神格化,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風伯」。

我國民間流傳的風神爺,身穿黃袍,頭戴藍白二色帽的白鬍老人,隨身攜帶一隻大口袋,風就裝在袋裡,可任意調節風量的大小,西方村的風王公,亦可視為另一種形象的風神爺。

風神  

東海龍王--雨神

祈求風調雨順的雨神—龍王

發佈時間:2013-7-25 10:19:37 來源:http://www.lucky9188.com/info/detail.aspx?inforId=2897

四海龍王在中國還是頗受歡迎的,雖然所有的神話故事里四海龍王都不算是大神仙,也時常受到委屈,但是在民間龍王是非常受古代百姓歡迎的神之一。民間傳說中,龍就具有降雨的神性。而且唐宋以來,帝王封龍神為王。從此,龍王成為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的神,龍王治水則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

 

唐宋之前有龍王但是沒有四海龍王這麼一說,後來道教吸取龍王信仰,稱東南西北四海都有龍王管轄,叫四海龍王。另有五方龍王、諸天龍王、江河龍王等。即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使四海龍王成為婦孺皆知的神。

 

在內地龍王往往是供奉在龍王廟裡,每年都會有活動,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顯得十分熱鬧,而靠海的地方就不僅僅是熱鬧那麼簡單了,漁民靠海吃飯,海上大風大浪難以把握,對龍王的祭祀更加虔誠而莊重。

  

早在南宋時期,官方公祭龍王的活動就已被記載下來。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宋孝宗下詔,在舟山公祭東海龍王。嗣後,各級地方官將每年六月初一作為公祭龍王的日子。每年的六月初一,大大小小的祭祀東海龍王的儀式總在東海沿海舉辦。

  

到了清朝,這種祭祀已十分興盛。尤其到清康熙、雍正年間,祭東海龍王日趨頻繁,海龍王信仰迭起高峰。康熙、雍正兩皇帝曾先後在舟山海域祭灌門龍王,康熙更是撰寫過八篇祭文,並以“萬里波澄”匾賜舟山的東海龍王宮。一七二五年,雍正詔封東海龍王為“東海顯仁龍王之神”。過了兩年,又下旨祭東海龍王,旨文曰:“龍王散佈霖雨,福國佑民,复造各省龍神大小兩像,命守土大臣迎奉。禮儀與祭南海廟同。”這裡祭祀的東海龍王雖以求雨為主,但官祭海龍王的影響卻綿綿不斷地滲透在東海沿海一帶的土壤中,並助長了民間祭海的興盛。

到了現代,對於天氣研究的發展讓我們不再迷信龍王,有了更有效的辦法來了解預測天氣,龍王祭祀也就漸漸的沒落了,不過近今年不少地方開發旅遊項目,龍王祭祀又開始活躍起來,不過這時候已經失去了祭祀功能,更多的是一種表演和娛樂。

雨神  

延伸閱讀

 

  • 淺說「龍」藥師山 紫雲居士

中國人對龍有特殊的情懷,如有首歌名叫「龍的傳人」、宮廷中有龍柱、皇帝龍袍上面繡有五爪金龍、紫禁城有一面五龍壁、一些玉佩上也刻著龍形,甚至在佛教的唐卡中,佛座下有二龍、佛寺中有龍泉、香爐上有龍雕、經典中也常提到龍、也有深淵稱為龍潭……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龍融入在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無時無刻都有龍的影子。

筆者未入佛門之前,因為〝龍〞僅有傳聞,既看不到又摸不著,認為那只是一種迷信,僅能視為是古代老祖宗的一種憧憬、一種圖騰,頂多代表一種民間藝術而已。

但當筆者進入修行的領域之後,發現〝龍〞族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精神界眾生,經典中所敘述的天龍八部就證明有龍眾存在,《海龍王經》中亦開示出龍王的特性及其業障,《龍王兄弟經》中敘述難頭、和難此二龍王於帝釋天中對修行人作惡,釋尊同意由目犍連尊者降服此二龍王,《畜牲道經》中由釋尊開示出〝龍〞與各道間的因緣事由,敘述惡龍、善龍是影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仍是人類須修善業,由善業感應善龍護持即可事事順遂。願有緣的人士看到此篇後,以修持善業為當今要務,不可猶疑起惑。

龍可分下列幾種特質來介紹:

(1) 來由:龍形的精神身,原是古代的恐龍因地球生活條件不適合,無法生存,故在法界形成精神身之龍眾。

(2) 特性:龍的福報大,驕慢心重,其龍形精神身出現在各處,例如:地有地龍、水有水龍、火有火龍、風有飛龍、空有空龍、海有海龍、天有天龍、神有神龍……。

(3) 任務:掌管下雨的水量,行雲快速、變化多端。

(4) 形色

1.顏色

可分金、銀、白、紅、黃、藍、綠、黑、灰、褐。

2.地區

水龍、江龍、河龍、土龍、城龍、火龍……等。

3.階級

龍自在王如來、龍王菩薩、龍王金剛、龍王護法(《法華經》八大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龍護法、龍王、龍官(身形依福報而不同)、龍眾。

海龍王中有東海龍王、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

4.性質

善龍:性溫馴,下雨適量,利益眾生。

惡龍:心性兇惡,興風作浪,雲霧遮日,常與修羅共同做事。

毒龍:淫心重、迷心智、業障重、全身黑色。

5.果報 毒龍、惡龍會受金翅鳥叼啄身亡,唯有修行的龍皈依佛、法、僧,即可身穿如來皂衣,免受金翅鳥叼啄此果報。

(5)龍族因業力受身形之苦,身受蟲病之擾為其果報,故常求觀音及佛菩薩救助。

(6)龍族皈依佛門受佛菩薩教導,如受龍自在王如來、騎龍觀音、南海觀音……等之教導。龍王以龍珠、金珠……供佛,並供經典於龍宮之中,因此才有龍勝菩薩(龍樹菩薩)到龍宮說法,發現《楞嚴經》文義俱妙,默誦於心,離開龍宮之後錄呈國王的典故。

(7)龍所用的食物為天妙果、清淨花、清淨水,以供幻化大量雨水之用。

(8)善龍護持行善眾生,惡龍護持心惡眾生。

總結

因眾生心性行善,自可感召善龍護持,此時天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眾生安樂。

若眾生心性惡念為多,自然感召惡龍作祟,此時風雨不順、眾生不安、生活困苦。

但一般眾生不明此事之原由,卻以觀星辰天相以判定時運之興衰。其實若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尚有其他很多原因,善龍護持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眾生應修持善業,方為正道。

 

arrow
arrow

    奧黛立的課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