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已有百餘年歷史,從日治時期(1945年以前)的殖民主義色彩,到戰後時期(1945年~1960年代)的蓬勃發展,再到三級棒球時期(1960年代~1980年代)的民族主義狂熱,最後成棒時期(1980年代~1990年代)打入國際比賽及職棒時期(1990年代~現在)邁向多元化階段的歷程,如同一世紀以來台灣社會變遷的縮影!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描繪百年來棒球熱潮如何傳播到臺灣,逐漸發展。透過嘉農建立了屬於臺灣人的棒球成就,藉由軟式棒球的普及開展了棒球的社會基礎,最終在一場場的國際賽中,凝聚臺灣人的認同與自信,終而打造了棒球的「國球」地位。 

  IMG_4832.JPG  IMG_4842.JPG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論-還原嘉農棒球隊

中國時報 林明正 2014年02月25日 

電影KANO近來在媒體上各種宣傳不斷,預告片中不斷強調漢人、番人、日人組成的隊伍是求之不得的黃金組合。不過這「三民族的最佳組合」,是為了打好棒球才特地組成的嗎?日據時代的台灣人若非家裡有點經濟基礎,能念到高等學校以上的並不多,公學校能畢業就很不錯了,哪敢奢望再往上念。加上棒球屬上流社會貴族運動,球衣、球具…等所費不貲,貧苦的多數台灣民眾根本玩不起。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情簡介

★ 台灣棒球史第一章、默默無聞的嘉農棒球隊打進甲子園決賽的光榮故事改編

★ 【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億萬票房團隊再造台灣歷史經典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8年,時於日治時期之下的台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為現今國立嘉義大學前身)成立了該校第一支棒球隊「嘉義農林棒球隊(Kano Baseball Team)」。1931年,首次到台北參賽的嘉農棒球隊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打破過去十二年由北部地區球隊壟斷,所謂「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隨後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博得「英雄戰場 天下嘉農」的美譽。

那群打野球的孩子們.jpg

這樣的動人故事獲得台灣電影工作者魏德聖的青睞,由馬志翔執導以其為背景拍攝電影《KANO》於2012年開拍,而在2014年2月27日上映。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從媽媽洗碗的背影說起—希望媽媽堅持使用皂福無香精洗潔精

我的媽媽現在是職業家庭主婦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姪女日前因為A型流感發高燒發生熱痙攣之驚險紀

當時孩子嘴唇發黑,意識不清,身體抽搐,於是緊急送醫處理

我身為孩子的小姑姑聽聞也捏把冷汗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完碗盤杯子後

放進烘碗機以前

需要一個小幫手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成4媽咪憂心腸病毒預防 80%醫護認同Bbi得益氏菌提升免疫力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的碗盤怎麼洗呢?

我洗碗這樣洗...

因為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續修台灣縣志紀載

當地天后宮左右有文武二館

視台防同知安平中右營員稽查商船出入掛驗之所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