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過敏體質分為兩階段,發作期及穩定期。發作期指過敏症狀正處發作階段,例如秋冬、春夏季節交換時,或氣溫、空氣濕度變化大時,易好發鼻過敏、氣喘、過敏性咳嗽等,症狀如清晨鼻癢、噴嚏、目癢、流鼻水,或哮(喘)、咳嗽等,這一階段應積極治療,通常以內服中藥為主。穩定期指過敏未發作、或舒緩期,這一階段可以服用中藥調理體質,並選擇適合的穴位敷貼(三伏貼),來鞏固並預防這些過敏症的發生。
農曆曆法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廿四節氣、七十二候。其中廿四節氣的小暑到立秋之間,是一年當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人稱之為「伏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肺的五行屬金,故選擇亦屬金的庚日以同氣相求)為初伏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又名「三伏天」,即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於「三伏天」進行穴貼的療法便稱為「三伏貼」又稱「天灸」。
今年(2014年)「初伏」是國曆7月18日(星期五),「中伏」為國曆7月28日(星期一),「末伏」是國曆8月7日(星期四)。根據«黃帝內經˙素問»「春夏養陽」的道理,對於秋冬天冷易發作的疾病,可於穩定期進行調治,選用適當穴位敷貼來調整身體機能,並依據病情及體質狀況配合中藥治療,以期徹底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