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過敏體質分為兩階段,發作期及穩定期。發作期指過敏症狀正處發作階段,例如秋冬、春夏季節交換時,或氣溫、空氣濕度變化大時,易好發鼻過敏、氣喘、過敏性咳嗽等,症狀如清晨鼻癢、噴嚏、目癢、流鼻水,或哮(喘)、咳嗽等,這一階段應積極治療,通常以內服中藥為主。穩定期指過敏未發作、或舒緩期,這一階段可以服用中藥調理體質,並選擇適合的穴位敷貼(三伏貼),來鞏固並預防這些過敏症的發生。 

農曆曆法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廿四節氣、七十二候。其中廿四節氣的小暑到立秋之間,是一年當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人稱之為「伏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肺的五行屬金,故選擇亦屬金的庚日以同氣相求)為初伏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又名「三伏天」,即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於「三伏天」進行穴貼的療法便稱為「三伏貼」又稱「天灸」。 

今年(2014年)「初伏」是國曆7月18日(星期五),「中伏」為國曆7月28日(星期一),「末伏」是國曆8月7日(星期四)。根據«黃帝內經˙素問»「春夏養陽」的道理,對於秋冬天冷易發作的疾病,可於穩定期進行調治,選用適當穴位敷貼來調整身體機能,並依據病情及體質狀況配合中藥治療,以期徹底改善病情。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開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面紗-透視三伏貼

台中榮總中醫科住院醫師 王騰緯

每年到了夏季時節,坊間診所或醫院一定會大肆廣告的「三伏貼」,宣稱可以預防及治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體質的「三伏貼」到底是甚麼呢?到底有甚麼根據?有甚麼療效?是一般的民俗療法,還是中醫正規治療的一部份?以下我們就簡單用中醫傳統理論結合現代的科學研究來透視剖析甚麼叫做三伏貼吧。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的三伏日為

7 月 18 日 ( 星期五 ) 、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孩子從學校帶回來自己在學校種的有機白蘿蔔

學校種的蘿蔔  

(白蘿蔔有自然的裂縫,就表示它很好吃喔!)

文章標籤

希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